2010年4月23日 星期五

剛完成神學功課,一方面感到疲倦,另一方面又很高興。因為在這科目學習上是很充實。

麗清

2010年3月20日 星期六

課堂分享

多媒體課堂學習,令我眼界大開。因為我是一個電子媒體白痴的人,我對有關電子產品
的操作真是一竅不通。除了懂得電腦打字操作外,其他的真是完全不懂。這次課堂
學習,除了對多媒體事工多一點認識外,還扭轉了我對電子產品的負面想法。除此
之外,我認為這課堂的學習,對我這等年長的一代是很有幫助,因為像我這樣年紀
的女性,相信比較少機會接觸電子媒體。期望將來有更多年長的基督徒有此等學習
機會。這次分組報告,感謝神給予我三位好同學,楊校長活潑熱誠、stanley溫文
沉實,還有笑容甜美,婉靜爾雅的敏琪。當然是少不了那認真教學的梁老師,在此
謝謝你的教導。

2010年3月10日 星期三

小組報告 (最後版本)

香港浸信會神學院 信徒神學教育部
基督教研究碩士課程(主修傳播學)
科  目: 多媒體傳播
導  師: 梁柏堅先生
小組習作報告
九龍城浸信會:應用互聯網(多媒體事工)的反思
組員姓名: 張麗清
      蕭懿明
      楊淑霞
      余敏琪
日  期: 2010年3月10日

***********************************************************************

(一) 簡介議題

  由於科技發展一日千里,不少教會為了回應社會的需要,在事工發展方面,會增設多媒體的服務,以求達到與時並進,將福音有效傳播。

  座落於亞皆老街的九龍城浸信會,是一間著重以多媒體牧養信徒的教會。教會為了迎接新時代的改變,為了對應社會文化的需要,為了將神的訊息有效地傳遞。在2003年3月增設了多媒體的服務。


對事工的發展,有以下三大目標:

1. 成為崇拜及大型聚會的多媒體支援;

2. 為教會佈道、招募、教導、訓練和差傳等事工,製作教材及影音製作;

3. 發展教會的網站,使之成為福音對象與教會兩者的橋樑。


事工發展的目的:

1. 多媒體投影服務,幫助會眾投入聚會,容易接收聚會福音訊息;

2. 針對現代人的工作模式,解決傳統教會「定時、定點」的限制;

3. 提供國際網站,讓身處不同區域的人仕,都能一起參予敬拜。



(二) 傳播途徑/模式 及 內容/信息的描述及反思

城浸的網站提供不同範疇的教會資訊,以方便會友/非會友瀏覽及下載所需資料,有關內容大致表列如下:

項目 下載地方

條例與會章 城浸簡介 > 會章

影片 影音播放平台

相片及片段 活動花絮

影片 資料庫 > 每週講道

講詞 資料庫 > 每週講道

聲帶 (mp3檔) 資料庫 > 每週講道

資料庫 > 《箴言》系列

資料庫 > 專題查經系列

資料庫 >月詩

文件 (pdf檔) 資料庫 > 城浸雙月報

資料庫 > 各類表格下載

資料庫 > 電子咭


  在城浸簡介內的會章,可以以pdf檔案下載九龍城浸信會的條例和會章。

  在影音播放平台,可以下載與九龍城浸信會有關的影片。只要按下圖示就可下載影片觀看。

  在活動花絮的頁面,可以下載九龍城浸信會舉辦的活動相片及影片。

  資料庫內包含了很多豐富的內容。只要在資料庫的左欄選取所需要的版面,便可以下載各類所需的資訊。在每週講道中,提供了每週最新的講道影片、講詞及聲帶下載。每月靈糧含有全年讀經,可以在網上查看。另外,張慕皚牧師主講的《箴言》系列亦可以按需要下載mp3檔來收聽。專題查經系列,可按需要揀選不同的專題來下載收聽。月詩的頁面可下載最新月份或以前的詩歌收聽或歌詞。

  同樣在資料庫中,可以在城浸雙月報中,觀看或下載城浸出版的雙月報,得悉該會最新的資訊。此外,在各類表格下載的版面,可以下載各類的申請表格,如:課程報名表或借堂辦法等。電子咭則可以用電子郵件方式傳送邀請咭、生日咭或聖誕咭給各弟兄姊妹。而在資料庫裡的網上聖經,有繁體中文和合本(含檢索功能)、繁體中文聖經新譯本及廣東話有聲聖經,可以透過連結於網上查閱聖經的經文。

雖然大部份組員不是城浸會友,但部份組員曾在早期接觸過城浸網頁,原因是為了在網上搜尋器尋找一些關於「教導子女方法」、「基督徒的價值觀」等講題及資料。發現張慕皚牧師的講章及專題查經的文章,讓組員得到幫助,更可謂獲益良多。

城浸的座堂需然很大,但每個主日的三堂崇拜最多都容納不到一萬人,如果將有關講章或專題查經的文章上載到網上,人雖然要主動去看,但這便可以把張慕皚牧師或城浸同工的心血與他人分享,因為深信牧者能按著真理分解正道,把上帝的道解明了,讓更多人得著造就。不過如果在網上存放的講章或專題查經的文章是異端之說的,就迷惑許多人,不但令人不信,更會令人跌到,那麼發放者與接收者要如何處理呢?教會機構有沒有機制可以將文章蒒選後才上載呢?若有蒒選機制,是否柢觸了言論自由?若無蒒選機制,基督的跟隨者或傳播者又可以做什麼?大家加把勁將更多主的道上載在網上吧,這就能減弱那些不良的影響。另外,城浸網頁也有把相關的組織及機構連繫,例如浸信會神學院網頁,好讓每個基督跟隨者的個人網誌及社交網絡都有連繫真正上帝的代言人的文章。就好像我們的個人網誌內加了老師及同學的言論(個人網誌)一樣,我們也必須謹言慎行。

最近組員有朋友生日,她想起城浸網頁可以下載各類的電子咭,希望藉電子郵件方式傳送生日咭給友人,這樣做會否讓人感受到教會群體的關懷呢?不一定。但肯定的是讓別人得知教會群體也是與時並進。不單如此,城浸網頁內亦可以下載各類的申請表格,例如:教會課程報名表或借堂申請及辦法等。為繁忙的今日香港人帶來方便。

網絡世界反映當下文化,教會不單只談拯救人靈魂的福音神學,也要看重自己文化任務,故傳播途徑/模式及內容越是多元化、又是開放的就能加強互動及雙向溝通與對話。同時堂會與社區、堂會與堂會有更多聯繫,善用網絡平台。舉一例說明之:教會應創作及設計豐富人類生命的文化活動。並主動且積極地把所舉辦活動的資訊傳遞,讓社區人士可選擇參予(如:親職講座、理財活動),亦歡迎社區不同團體所舉辦有益身心活動的資訊加入教會網絡(如:健康一萬步)。彼此互相支援,共享資源,建立互助互利社區的群體。此外,如果企業品牌透過社交網絡及網誌去了解消費者對產品的喜惡,又能使用軟件回饋消費者的意見。我期盼一起努力學習檢視現有傳播途徑/模式及內容把不同年齡、背景、族類等(如:宅類)的人帶進愛我們的主耶穌跟前。


(三) 於文化或信仰層面上帶來的影響

網絡在現代文化上的需要

現代社會網絡發達,年輕一輩習慣在網絡上瀏覽自如,他們習慣在網絡論壇、交友網站自由進出;青少年會友為教會明日的棟樑,所以教會網絡化能夠讓現代牧養事工發揮得更全面。

曾出席一個聖經講座,當中擔任香港互聯網協會會長的講員提及,現今青少年每天最少花四小時瀏覽網絡,而成年人每天因工作需要上網的時間也達七、八小時之多。由於青少年從小習慣在網絡世界生活,極容易投入並參與網絡裡的一切活動,亦更安心地將自己每天面對的事物在其個人網誌公開;但成年人卻是在成長後,為工作而轉變自己的生活/工作模式去學習上網。講員亦提及以下有用的調查資料:

~ 45%青年人平均每週用25小時上網;
~ 36%青少年認為沒有了網絡便活不下去;
~ 13.7%受訪者更表示沒有了網絡會令其生活沒有意義。

將來的一代對網絡的需要更大,所以教會牧養網絡化是刻不容緩的事工。

網絡在信仰層面上的衝擊

就以上現今社會青少年/成年人文化所需,教會實在隱藏著挑戰。若教會於網絡平台與青少年會友建立了關係,例如:聊天室,會否減低他們參與團契的興緻?有時他們在教會與他人面對面溝通時甚是傴促(這是現今青少年言語表達上愈來愈弱的表現),但他們在網絡上反能滔滔不絕,表現甚為活躍。早前新聞亦有報導一名年輕男子在家自殺期間,被與他同住的弟弟發現,但弟弟當時卻返回自己房間繼續上網,他在網上與網友提到其哥哥的情況,其朋友大驚便代為報警。為何這班青年人不會主動溝通(致電求救),而仍沉溺於網絡世界?到底是網絡影響了青少年,還是青少年影響著網絡世界?教會必需進入青少年的網絡世界將他們帶出來,而非光站在網絡門外叫他們出來。

還記得在我們這一代在初信主時,我們會在教會/主日學/團契內由傳導人/導師面授聖經知識;亦會收到教會/機構以郵寄方式發出的通訊。基於現代環保思想日深,教會已可以擴闊/宣傳電郵通訊及鼓勵會友登入教會網站下載活動資訊/講道資料,以增加成年會友為靈命成長去接觸網絡的機會。


網絡宣教的困難

網上溝通時間-為著向會友提供無論何時何地都「在線」的溝通渠道,教會傳道人/負責的肢體需要廿四小時輪值以達這效果,所以網上溝通所需的人力和時間都較多。

長期委身-因為關顧工作是長時間的服侍,為提供以上廿四小時「在線」服務,負責的團隊需要長期委身,就現今信徒在職場及家庭的限制,有時難免不容易持久地委身。

不信者的攻擊-在自由的網絡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見解;若有非信徒在網絡上發放/提出不同程度的攻擊,不但加重負責團隊的負擔,更會令其他網上瀏覽者有不同程度的誤解。到時不單未能在網絡上廣傳福音,甚至令上帝之名蒙羞。

被網上資訊所迷惑-網絡上資訊泛濫,對與錯都沒有準則,不但非信徒感到難以辨認,有時連信徒也會被迷惑。同時,網民的力量愈來愈大,他們的聲音亦足以左右大局。


網絡對現今基督徒的支援

教會實在需要為會友提供一個安全穩妥的網絡平台,讓團契加強宣傳的機會,亦鼓勵團友將有益的資料上載於教會網站與其他會友分享,相信藉此能幫助教會擴大社區接觸層面,讓福音能廣傳到不同年齡、習慣的人士中。

就九龍城浸信會為例,該會現有同工達七十人:包括一位資深牧師、八位牧師,聖樂主任、行政主任、訓練主任、差會主任各一位,逾三十三位傳道人、及三十多位文職及事務同工,又有大概廿八位活躍執事及二百多位義工擔任帶領及推動教會事工。相信藉著教會傳道人或對網絡事工有負擔的義務會友的支援,該會在網絡事工上著實能有更廣更深的發展,讓更多不同年齡層的基督徒得著幫助。

同時,教會必須將這些文化及網絡的挑戰化為機會,求上帝給牧者及傳道人清晰的方向,鎖定目標群體(包括信徒甚至未信主的人),以落實服務內容及方式、以多元化加強牧養區域及通訊方法,再擴大傳福音的方向及範圍,包括牧養國內基督徒及支援海外宣教士。

現代人生活忙碌,電訊網絡資訊發達;若能隨時隨地讀到上帝話語,包括研經經文及牧者講道,將必能為繁忙的基督徒打氣,好使他們為主奔跑前面美好的仗。

就這次對城浸多媒體事工的反思,我們發現其三大目標均能達標。願城浸繼續努力,為繁忙的基督徒/未信者得到更大造就和祝福,誠心所願!


(四) 分享使用BLOG的體會

張麗清

使用blog作溝通媒介,可說是我第一次的嘗試。其實blog除了可加入群組,與不同人仕對話之外,使用它最佳的地方是有難於啟齒的事情,可直接在blog與對方傾吐,

好像道歉或拒絕別人要求等。其次是你講(寫)多少,對方大致都會收(聽)多少,不會不喜歡聽,就收起耳朵不聽。總的來說,使用blog作傳播媒介是利多過弊。



楊淑霞

若然影像在人的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亦影響較大,當我們看影像時候更要留心,更要有批判力。去看動畫又或在製作動畫更要清楚自己的核心價值,要避免不良的後果。

  大眾傳播,受眾喜歡被娛樂,連新聞也要娛樂化,使媒體的公信力減弱,在傳播的生態環境越來越惡劣時,人們被牽走,傳播者,與受眾越來越墜落。這個意識循環如何更新與突破?作為教育工作者,可以做什麼呢?作為文化承傳者,應要做什麼呢?作為大地的管理者,無論在文化及歷史向度,是與創造者一起同工的我們,可以有什麼行動呢?

  由於我們有一套基督教創造觀、人觀、基督觀及信仰價值觀。我們作為一個受眾者又是傳播者,要對資訊有敏銳批判力,接受資訊不管只問真或假,更要問這些對人們有什麼不同的影響。我要努力學習並認識不同媒體的限制及所帶來不同影響,對於我們所生存環境及文化更深入了解,才能把信仰真正傳遞。

我從沒有在個人網誌發表自己想法及對學習反省,今次親身經驗寫日誌,把自己的想法記錄下來,對自己認識多了感到新鮮,又可以組織下自己的思路,也期望有人回應,體驗多媒體的形式對人與人思想交流的好處,或許突破我與人交往的另類形式,反正我不是80後,這個交流形式或許不是因學習這科,我想不會選擇用這種形式發表感受,可能是恐怕太公開(傳到那兒也不知),筆者真沒有安全感。但心裡又想人回應,真矛循!此外,九龍城浸信會網頁是web 1.0 單向提供資訊,較被動,若能提升到web 2.0可以參與討論及交流,讓接收者有回饋的機會,教會更能貼近受衆的需要呢!?



蕭懿明

過往使用互聯網主要集中以瀏覽網址及透過電郵與別人溝通,使用網誌甚至撰寫網誌文章絕對是第一次。這種對我來說是新鮮的工具最初令我感到不習慣,因為過往多局限於web 1.0 的溝通模式,比較多從網站單向獲取資訊,所謂互動也只限電郵來往。通常電郵的內容不會是表達心聲的文章,多半只是一些簡單的訊息包括人物、事件、地點和時間等的傳遞,若帶有一些問候對我來說已是非常觸動人心了。

自從在這學科中學習使用網誌後,才發覺原來網誌能提供一個私人空間,可以將自己的心聲寫上然後當它如日記般私下翻看。若想將心聲開放,便邀請人加入你的網誌,使之成為方便的討論平台,更理想的是當中的討論內容有完善的記錄和分類以便日後翻查。我這生手還有很多要學習的地方,努力努力!



余敏琪

雖然我的朋輩/教會神學生已有好一段長時間寫Blog的習慣,但我這個70後真真追上時代~2010年1月才開始寫Blog。是短暫的由於課程要求才開始,還是能持久地編寫還是未知之數,但今天實在感恩,我能夠用日記以外的另一種渠道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聞。

很欣賞別人的Blog,他們會將喜愛的相片/圖片上載,將音樂/詩歌作為背景,讓讀者看得悅目、聽得悅耳。以前認為這是很複雜的過程,但經過導師的教導和親身嘗試後,相信自己仍需努力。最後,發覺只要加一分愛心、兩分德行、三分細心、四分熱誠及無限毅力,一個豐富的Blog便能展現於網絡上了!

2010年3月6日 星期六

最新小組報告

各位組員:


已將最新小組報告電郵給各位, 煩請各位指正...

若大家有意見, 煩請在3月9日(二) 下午5時前在blog 上 / 電郵分享.

我會在限期後打印及釘裝報告.

謝謝大家的辛勞, 請為Stanley 週三的口頭報告代禱, 我們為第一組報告呢!
同學們,
已經看過stanley的ppt, 非常悅目,相信他與敏琪為了這次
報告付出了很多,感謝你倆的勞苦。另外,敏琪的建議是好,因為
可讓班裏同學更多明白城浸的網頁操作。我已經在討論區看過,到
現時為止,並未發現有負面的言論。

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到好處。
真感謝神,讓你們給予我的幫助。
麗清

2010年3月5日 星期五

Final draft ppt

各位朋友,

簡報最後"草稿"已電郵連附件給大家, 請檢查, 如無意見, 將用於星期三晚匯報, 謝謝!


Stanley

2010年3月4日 星期四

沒有"自訂"icon

Stanley,

不好意思, 要找你求助了!

我想在網誌版面右邊加上城浸及其他組網誌的RSS, 但發覺我登入後右上角沒有 "自訂" 的icon, 是否因我不是開網誌的人, 所以沒有這權限去自訂網誌Side bar?

如真只有你這位負責開設網誌的人才可自訂Side bar, 而你又有時間, 我可以將其他組的網誌寫上blog, 麻煩你幫忙update Side bar.

候覆.....

2010年3月3日 星期三

分享學習

同學們,
在昨晚的課堂學習,相信大家都一開眼界。原來科技的發展比想像中快了那麼多。
在我來說,不單是感到驚歎,還有絲絲的感慨。科技發展的流變,不單給予人一新視野,
但這是否能夠帶給每一個人好處呢﹖尤其是還在就學的莘莘學子,他們還沒有經過社會
洗禮,亦欠缺判斷正確價值觀的能力。他們只會集各人在虛擬世界所得的資訊,互相傾
談、互相討論,然後以他們的判斷作判斷,他們的父母、師長可能是完全不知。我的工
作是一名補習老師,我常常接觸不同類型的父母,但他們卻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投訴其
子女只顧上網,不努力讀書,連溝通的時間、自理的時間也花在網路上。在上堂學習後
,我想將來的香港社會,是會怎樣呢﹖新一代的孩子會被科技流徙到什麼境況呢﹖
麗清

2010年2月27日 星期六

公開blog

Stanley,

煩請公開我們的blog 以便其他組別瀏覽我們的blog, 麻煩你~~

Edna

5.0 網路宣教的困難

Stanley,

已將PPT 第8張 SLIDE 的提議內容EMAIL 給你, 請查收. 謝謝~

2010年2月21日 星期日

使用blog的體會 Stanley

過往使用互聯網主要集中以瀏覽網址及透過電郵與別人溝通,使用網誌甚至撰寫網誌文章絕對是第一次。這種對我來說是新鮮的工具最初令我感到不習慣,因為過往多局限於web 1.0 的溝通模式,多從網站單向獲取資訊,所謂互動也只限電郵來往。通常電郵的內容不會是表達心聲的文章,多半只是一些簡單的訊息包括人、事件、地點和時間等的傳遞,若帶有一些問候對我來說已是非常觸動人心了。

自從在這學科中學習使用網誌後,才發覺原來網誌能提供一個私人空間,可以將自己的心聲寫上然後當它如日記般私下翻看。若想將心聲開放,便邀請人加入你的網誌,使之成為方便的討論平台,更理想的是當中的討論內容有完善的記錄和分類以便日後翻查。我這生手還有很多要學習的地方,努力努力!

2010年2月19日 星期五

使用blog的隨筆

使用blog作溝通媒介,可說是我第一次的嘗試。其實blog除了可加入群組,與不同
人仕對話之外,使用它最佳的地方是有難於啟齒的事情,可直接在blog與對方傾吐,
好像道歉或拒絕別人要求等。其次是你講(寫)多少,對方大致都會收(聽)多少,不
會不喜歡聽,就收起耳朵不聽。總的來說,使用blog作傳播媒介是利多過弊。
麗清

小組習作初稿

楊楊、麗清及Stanley,

剛電郵已整合之小組習作 (初稿) 給大家, 敬請給與寶貴意見, 謝謝~

順祝新春快樂, 主恩滿溢~

主內
敏琪上

2010年2月18日 星期四

簡報初稿

新年好!

初稿大致完成, 請多給意見!


文件同時已電郵給大家, 詳情可以於上課當晚討論, 謝謝!

Stanley

2010年2月15日 星期一

Stanley的準備工作

各位新年快樂!

按小弟之愚見, 大致上姊妹們已準備相當份量的資料, 稍後小弟會草擬一套簡報檔案作日後匯報用, 屆時將於本站發佈, 請各位多多指導.

感謝麗清姊妹早前已提供有關我教會網站的資料庫內容, 就內容及信息方面我會作一點補充.

目前我集中以會友身份對教會的網站作反思, 很慚愧, 其實瀏覽自己教會網站不多, 其中原因是教會的資訊每週已定期接收, 似乎無迫切需要. 不過, 這正可能是最藉得反思的原因.

再次感謝你們的努力!

主內,
Stanley

2010年2月14日 星期日

楊楊,敏琪,Stanley:
主恩常在,新年快樂!
同意楊楊的看法,作為教育工作者,是有責任教導新一代,
如何識別正確的媒介報導。不過,怎樣才有效令受眾信服我
們的論點呢﹖怎樣判斷那些報導是真或偽呢﹖這是我一直感
到煩擾的事情。事實上,在今天的香港的社會,真與假,及
假與真,好像界線越來越分不清楚。我往往難以判斷所接收
的訊息是真或假,好像牧師在講台上,呼籲會眾不要認定末
世論將至,這是擾人惑眾的事情;那邊廂,創世電視的終生
美麗,蔣麗萍卻說,末日將至,要快認罪悔改,相信耶穌。
在這言論上,無論是基督徒或不是基督徒,都會讓人感到無
所適從。對於我來說,可能我已經過了激情的時期,我只知
道,我所相信的是獨一真神,以後有什麼變遷,什麼變化,
我真的不知道,相信只有三一真神才會知道。保羅說過,萬
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到益處。祈望在新的一年,從
神來的智慧,給我們在工作崗位上,為祂餵養那些失落的小
羊羊。
麗清

2010年1月27日 星期三

簡介九龍城浸信會使用互聯網的現象

由於科技發展一日千里,不少教會為了回應社會的需要,在事工發展方面,會增設多媒體的服務,以求達到與時並進,將福音有效傳播。
座落於亞皆路街的九龍城浸信會,是一間著重以多媒體牧養信徒的教會。教會為了迎接新時代的改變,為了對應社會文化的需要,為了將神的訊息有效地傳遞。在2003年3月增設了多媒體的服務。
對事工的發展,有以下三大目標:
1. 成為崇拜及大型聚會的多媒體支援;
2. 為教會佈道、招募、教導、訓練和差傳等事工,製作教材及影音製作;
3. 發展教會的網站,使之成為福音對象與教會兩者的橋樑。
事工發展的目的:
1. 多媒體投影服務,幫助會眾投入聚會,容易接收聚會福音訊息。
2. 針對現代人的工作模式,解決傳統教會「定時、定點」的限制。
3. 提供國際網站,讓身處不同區域的人仕,都能一起參予敬拜。

本週跟進工作

因今晚有組員因事早退, 所以我將梁sir 要求我們要進行的事項點列記錄如下:

一) EMAIL 我們的BLOG 及LINK 給他 (我會處理, 請大家放心);

二) 梁sir 收到各組 (共七組) 的資料後, 會交學院Derek 請他email send 給所有聯絡人;

三) 我收到其他組別的BLOG 後, 會按梁sir 要求加LINK 在side bar 上, 以加強同學之間的結連, 亦達彼此切磋及參考之效 (我會嘗試進行, 若我做不到, 可能要請Stanley 協助加LINK.... 因這次是我第一次寫BLOG)

報告完畢. 各位努力, 加油!

課後反思: 自從開展這課程後, 我對多媒體傳播的興趣愈來愈大, 感恩!!!

2010年1月13日 星期三

Welcome to our blog!

This is the first information that you share in this blog.

Try the following websites and see if they are suitable:

1). Kowloon City Baptist Church
http://www.baptist.org.hk
2). Christiantimes
http://christiantimes.org.hk
3). The Media Evangelism
http://www.media.org.hk/

In Christ,

Stanley